论文后记怎么写?

paperhao查重联盟 论文写作 88

深入撰写毕业论文,创新毕业理论,是许多毕业生的努力和追求。但对于毕业论文的读者,无论是专家还是业余的,他们通常从后记开始。一篇流畅而丰富的后记,不仅能让读者在短时间内掌握论文的写作过程,还能使读者找到与作者的共鸣:后记虽不是论文的主体,但绝不能被忽视。

论文后记怎么写?-第1张图片-PaperHao查重联盟

后记,有些学校称之为“致谢”。从概念上讲,“后记”比“致谢”更为全面。所谓后记,是论文完成后的回味和思考。它不仅涵盖论文主题的起源、写作思路的概况,还包括对论文写作有帮助者的感谢,而“致谢”则限制了作者的写作内容,相比之下,“后记”更为合适。

毕业论文通常会有一个后记,但遗憾的是,优秀的后记并不多见。一方面,作者思路混乱,无法从论文写作中提炼出清晰的线索;另一方面,作者写作能力不足,常沉迷于浮夸甚至空洞的表述,难以自拔。在许多教师看来,论文的主要部分才是审查的重点,而后记常被忽视,导致后记写作常常失去基本规范。

如何撰写后记?依笔者之见,首先应解释论文标题的来源,那些不适合在论文主体中出现的原因可以在后记中阐述;接着,分享在写作过程中的感受和经验;最后,对论文的指导者、信息提供者以及为论文写作提供便利的个人,一并给予恰当的感谢。后记应以叙事为主,适当融入抒情,但抒情不能喧宾夺主,以免使后记显得空洞。

如何写毕业论文的“后记”

后记写作存在的问题:

首先,部分毕业生将后记写成獭祭:通篇皆是感谢之词,仿佛只是在机械地“嘀咕”,使后记失去了应有的光彩;

其次,写得过于煽情,全文宛如抒情诗,甚至以诗歌形式呈现,这可能使后记失去其精髓;

再者,感谢内容不恰当,让被感谢者感到尴尬和不适。在一份书面答辩中,一位评委批评一位答辩者说:“我没有给你那么多帮助,你写得太多了,想删掉我的名字。”对于学者而言,名誉的维护和毁损同样不可接受。一个好的后记应找到真正的感谢对象,值得被感谢;

此外,一些毕业论文作者喜欢攀附权威,拉拢众多学术界人士为自己背书;还有人喜欢炫耀广泛的旅行经历,并在后记中写出似是而非的关联;

还有些人不懂文章结构,比如后记,开头便是感谢。在最后两段中,突然转向抒情“光阴似箭,日月如梭”。其实,若将感性部分移至文章开头,再抽出感谢部分,整篇文章将更为流畅、逻辑更为清晰。

最后,作为正面的“后记”,不能有低级错误,也不能让人发笑。例如,一位文学博士在后记开头写道:“我的毕业论文将以一段文字结尾。”这种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,很难让人相信其工作细致认真;

关于字数,经笔者测试,后记不宜过短——太短难以说清;也不宜过长——太长容易令人尴尬,一页千字左右更为合适。

钱钟书曾言:“学问在荒江之畔、野老之屋中,由二三志同道合者商讨培育,朝市之显学终将沦为俗学”。一篇优秀的毕业论文往往是在孤独的环境中完成的,而非在喧闹的讨论中产生。学习本就是一件孤独的事情,对于后记的写作而言,更是如此。它能让读者从中看到论文的价值,更清晰地了解作者的研究风格。


标签: 论文后记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